廈門自貿區-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廈門象嶼保稅區)
發布時間: 2015-03-14 15:15
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
片區范圍:區域面積19.37平方公里,四至范圍:北側、西側、東側緊鄰大海,南側以疏港路、成功大道、枋鐘路為界。
功能定位:發展高新技術研發、信息消費、臨空產業、國際貿易服務、金融服務、專業服務、郵輪經濟等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構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成為立足大陸,面向亞太地區的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
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 – 廈門象嶼保稅區,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面積0.63平方公里,1993年11月封關運作,是廈門市首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特區中的特區。這是鄧小平同志“廈門可以實行某些自由港政策”戰略構想的實踐運用。經過20多年發展,象嶼保稅區成為全國保稅區拓展保稅物流的典型。2004年8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一批“區港聯動”試點象嶼保稅物流園區榮獲“2014年全國優秀物流園區”,是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物流園區。
象嶼保稅區堅持改革創新,把推進自貿區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充分發揮“保稅”的政策功能優勢,大力發展以港口經營為龍頭、以保稅倉儲為主導、以第三方物流為特征的廈門現代物流產業,實現了與臺灣及國際物流的合作和互動,累計實現進出口額551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15%以上,3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成為DELL、ECCO、臺灣金門高粱酒等世界知名品牌的大陸及亞太分撥中心,引領著海峽西岸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打造保稅區“升級版”,助推“美麗廈門”產業升級。
廈門象嶼保稅區主要開展進出口貿易、保稅倉儲、保稅加工、商品展示等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業務,在進出口、稅收、外匯、加工貿易、海關監管等領域享有“保稅、免稅、免證、離境退稅、入區退稅”特殊政策。象嶼保稅物流園區與東渡港區實施“區港聯動”,設有直通式通道,貨物進出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中轉集裝箱在園區可以自由拆拼,進口集裝箱在園區堆存無時間限制。
20多年來,象嶼保稅區先試先行的新起點不斷延伸。展望未來,象嶼保稅區正像一艘鼓滿風的帆船,乘風破浪駛向自由貿易園區的彼岸。當前,象嶼保稅區正緊緊圍繞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以構建千億現代服務產業鏈為目標,通過自貿區建設,重點發展總部經濟、跨境電子商務、對臺貿易、兩岸海運快件、融資租賃、冷鏈物流、高端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國際貿易結算支付、高新技術檢測維修、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努力打造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核心區、閩南國際商貿總部服務中心區、兩岸經貿合作交流先行區,成為“美麗廈門”的“試驗區”、“先行區”和對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