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域(廈門海滄保稅區)
發布時間: 2015-03-14 15:15
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
片區范圍:區域面積24.41平方公里,四至范圍:南側緊鄰大海,東至廈門西海域,西至廈漳跨海大橋,北側以角嵩路、南海路、南 海三路和興港路為界。
功能定位:發展航運物流、口岸進出口、保稅物流、加工增值、服 務外包、大宗商品交易等現代臨港產業,構建高效便捷、綠色低炭 的物流網絡和服務優質、功能完備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成為立足 海西、服務兩岸、面向國際,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亞太地區重要的集裝箱樞紐港。
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港 -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于2008年6月5日獲國務院批準設立,總體規劃面積9.51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開放度最高、功能最齊全、政策最優惠、通關最便捷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2010年12月和2012年3月完成了兩期封關運作,封關面積5.55平方公里。廈門海滄保稅港區實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保稅港區制度及相應的投資政策和監管環境,實施“一線開放、二線管住、區內自由、入區退稅”的監管制度,享受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相關的投資、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擁有世界一流的集裝箱深水港口設施和配套條件,是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區內分為港口作業、物流倉儲、出口加工、口岸查驗、鐵路卸裝和配套服務等6大功能區。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致力提升全球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已匯聚世界最大汽車繼電器供應商海拉公司、全球最大鎢制品企業廈門鎢業,以及瑞士泛亞班拿物流、香港嘉里、柯達等世界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為依托,保稅倉儲為特色,高端加工增值和服務外包產業為重點的現代產業集聚區。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正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和自貿區建設,圍繞打造投資環境國際化的試驗區和兩岸投資貿易便利化的先行區的目標,積極推行“單一窗口”服務和“一次錄入、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便捷通關新模式,大力發展口岸進出口、保稅物流、加工增值、服務外包等新業務。隨著自貿區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廈門海滄保稅港區將成為引領廈門和全省加快改革開放,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